全国服务热线
400-610-6001

四通新闻 tone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启动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试点 力求突破“最后100米”难题

2017-01-18 15:32:29

去年12月20日,北京市启动了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工程,力求突破物流“最后100米”难题,首批15个物流“共同配送”站点覆盖100个社区,服务13.2万余户居民,其中共同配送的首个业务就是快递服务。到今天“试点”启动满两个月,成效如何?

亮点: 送件、自提可选 居民感觉舒心

去年底,倚林佳园19号楼底商出现了一家“城市100物流配送”后,刘先生的烦心事儿就解决了,快递员就在配送点上班,专挑业主有时间的时候送件,如果想去门店自提,24小时营业。

据该店经理宋俊磊介绍,快递配送只是城市共同配送的服务项目之一,包括水果蔬菜、生鲜速冻等各种服务,都是城市配送未来将覆盖的服务范围。

此外,今后配送点还将陆续引入社区缴费业务,比如说买电卡、交燃气费等,“我们的定位就是社区的一部分,做社区的‘传达室’。”宋俊磊说,目前,这个定位已经被社区居民广泛认可。

效率:1个快递员 能干仨人的活

科荟路店服务范围覆盖国奥村、京师园、倚林佳园、奥林pake等15个小区的物流配送。这15个小区可以说是送件卡在“最后100米”的“样板”地区,相当一部分小区物业都管理很严格,不让快递员进门。

目前科荟路店统一配送汇通、中通、申通和韵达、快捷5家快递公司的快件,营业初期每天大约有300-400单,目前在600单左右。

1个小区固定1个配送员,每天能送件120-150件左右,相当于3个公司快递员的量。科荟路店目前的人员配备能满足日送2000件的量。

难题:物业难关亟待攻克

宋俊磊介绍,科荟路店刚刚进驻这个区域的时候,大多数小区管得都比较严,他就拿着公司的简介、服务卡,与每个小区的物业、保卫部去一一沟通。“我们的员工有统一的工服、三轮车喷涂统一标识。我们对物业做出不随意走动,不乱发小广告等承诺;业务员还有身份证备案等。”经过一番真诚的沟通后,一部分小区对“城市100”开放了。

但国奥村、奥林观邸、奥林pake、美伦堡等五六个小区还没有“攻克”。“业主经常不在家,物业也不代收快件,现在只能联系业主,让他们自己来取件。”宋俊磊说,社区配送的关键不在于进驻,而是攻克物业难关。

试点:集中配送 “摆摊”消失

上周五记者再到北师大,这样的场景不见了。一部分学校的快件,都集中到了北师大西门处的“收发室”内,在这里一间五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是“城市100共同配送”的据点,集中配送圆通、中通、汇通、申通和韵达5家快递公司的快件。

“配送点现在有8名员工,其中3名是实习的学生。”北师大店经理谭林介绍说,北师大店一共服务3万余人,每天约400-500件。谭林说,按照北师大的人员配备,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在人员方面,共同配送点会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今后目标 年内计划开100个配送点

郭金龙市长在今年“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2年要“实施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工程,促进快递、冷链物流等行业发展,增强城市物流服务保障能力。”

记者了解到,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工程是《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一部分。由北京市商务委指导、北京市快递协会协调推动,而运营则由“城市100”物流公司来负责。

“共同配送门店只有快速投入,才能建立强有力的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的快递企业和电商加入,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徐勇说,共同配送点年内的目标是开100家,未来两年将覆盖五环内主要社区。

相关回应 后续扩张会给予更多支持

快递协会秘书长王宝华表示,共同配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在后续试点的扩张中,市商务委、北京快递协会也会大力支持,协助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洽谈。

目前,快递协会正在加紧同市建委物业处、市教委和社区办沟通,也希望能得到更多政府部门的积极关注和支持。

解决之道 吸收本地员工 解决“人工荒”

建立“共同配送”模式,希望能解决两个问题:“多家快递企业往一个社区送货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问题;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的人工荒问题。”因此,“员工本地化”是“共同配送”设想的人力总来源,“社区年富力强的退休人员、‘4050’人员来参与,在解决人力资源短缺同时,为这些人提供一个就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