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610-6001

四通新闻 tone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亚洲第二大物流热点在印度

2017-01-18 15:20:58

美国等发达国家继续把中国作为其物流外包主要商机地区的同时,为了长远战略利益和避免不必要的意外风险,它们的目光现在又对准了印度。

2006年3月下旬出版的美国《麦肯锡经济研究》评论说,当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贸易经营商、物流服务供应商竞相进入连续多年以两位数年增长率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和基础设施再投资总额接近50% 的中国市场抢占商机时,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亚洲第二大物流热点。

移师印度的原因

美国等发达国家经贸专家认为,首先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制造加工业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还有意义更加重大的物流服务成本等,随着需求量的增长而变得不那么低廉了,不少国际贸易经营人不得不到印度等其它亚洲国家寻找成本更加低廉的市场发展机遇。其次正在发生战略性变革的当代物流资源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中专门用来应对美国西海岸港口频繁拥堵和突发滞留的物流服务始发地产品预先配送,以及预先提供机动灵活的运输和配送网络物流服务等物流服务网络的不断扩大延伸,也促使美国等发达国家生意人到人口和劳动大军仅次于中国的印度寻找商机。另外,印度劳动大军的英语水平与中国人相比更占优势,所以许多美国公司的外包电信产业已经转移到印度。预计到2015年,大约30%的全球传统专业信息技术软件产业将可能集中在印度。美国人认为,印度外包电子软件制造业潜力巨大,不过在印度各行各业中蔓延的范围广泛的官僚主义及严苛的劳动法律法规也是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慢慢修正的。

印度国民经济及物流发展现状

如今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 8 0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生化技术、金融财会管理、化工医药工业、工程机械、精密仪器加工、珠宝业,以及小麦、大米、玉米、花卉、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出口发展迅速。特别是印度服务行业多年来非常发达,其总产值以年均9.4%的速度持续增长。由于印度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规模经济越来越发达,印度各地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乡镇积极融入全球贸易。

印度的全球物流行业也在迅速增长,闻名全球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经营巨头纷纷在印度各地建立一体化经营管理的物流服务网络,为外包经营商、进出口商和全球贸易经营人在印度市场提供所谓无缝式转运服务。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门罗世界集团早在21世纪初就到印度发展物流服务业,重点放在汽车产业和服装纺织产业上,兼顾航空和远洋运输,还在印度积极发展供应链、仓储等其它物流服务业,至今其在印度物流服务市场总营业中的份额已经达到50%。由美国人经营的门罗世界集团第三方物流专项服务在印度市场中发挥着领头羊作用,为进入印度市场的客户提供仓储、配送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而由此促进了更多的美国商人进入印度市场开发投资。而动手更早的美国联邦快递在1984年就进入印度市场发展第三方物流专项服务,到1997年率先在印度建立全货机快件公司,迄今联系全球的快件网络覆盖面达到印度各地4 348座大大小小城市和乡镇。

尽管印度仍然存在众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印度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非常吸引人,印度制造业和服务业产品的质量、成本和效益相当高,而且相当稳定,尽管目前物流服务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不发达,但印度发展成经济超级大国的优势仍然存在。作为全球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对手的中国绝不可掉以轻心,必须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和积极创新精神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预计到2010年,印度劳动力人口将再增8 000万,印度农业人口占印度总人口的62%,但是GDP仅仅占到21%。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一样,印度在快速经济发展道路上同样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甚至更加严重:印度的政治局势不如中国稳定,快速发展经济的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绝对值目前相当于印度的8倍;印度与巴基斯坦存在政治对峙、克什米尔问题以及人口快速膨胀带来的巨大环境和社会福利压力;仍然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速度滞后,因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贫乏而年均损失GDP的1至2个百分点等,都令不少外国投资商犹豫不决;印度的货物运输成本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相当于物流总成本的11%,因此2004年和2005年外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总额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在美国《麦肯锡经济研究》评论中还谈到,印度政府正在根据当前的全球形势不断修正其政策,加紧改善与美国政府的关系,积极争取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本等各方面的援助和强有力的配合,快速发展港口、机场、内陆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从1995年以来,印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年均13.4%的增长率持续提高,2004年达到439万TEU,2005年达到840万TEU,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1 080万TEU。因此,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中国绝对不可小看拥有雄厚经济发展潜力的印度。

编后语

当中国的投资者与创业者还沉浸在“中国的许多指标领先于印度”的优势之中时,2005年印度政府为改善海运和物流环境进行了一系列大动作:港口基建发展项目的落实,批准和黄港口参与印度清奈及孟买码头项目的竞投,众多船务公司开始不惜动用巨资订造新船、购置二手船,铁路系统开始向私人企业开放货运集装箱业务……所有行动都在显示着印度发展的决心。正如2005年年初印度《经济日报》评论的那样,弱势的印度国大党政府希望发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它支持外国直接投资,特别是能增加经济活跃性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投资”。

不可否认,美国经济、科技、航运等各方面的遥遥领先与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是分不开的,不止是印度市场的早早抢占,美国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远虑近忧的绸缪:如果中国 “打嗝”,全球经济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世界经济出现下拐,全球政治和经济将会出现何种变动?甚至包括“非典”疫病、禽流感、恐怖分子大规模袭击、天灾人祸等诸如此类的“如果-怎么办”问题,难道不值得中国政府有关当局深思和作出相应对策吗?